高三政治
阿多 2019-06-26 116 0 0 0 0
高中,高三,高三政治,政治教学方法范文,政治教案高中教学范文一《文化与经济、政治》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是…

  政治教案高中教学范文一

  《文化与经济、政治》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启发引导学生,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学生讨论探究,师生共同建构知识

  (三)学生讨论探究,师生共同建构知识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一节好课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我就阐述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20--2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11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10—15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二、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七、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引用的视频、图片和材料比较新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法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在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本框题知识是高考的一个常考点,从教学的情况看,学生参与热情高,但是仅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全面把握高考在这一框题的要求,仍显不足。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高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政治教案高中教学范文二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_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_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

  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 情境激发入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上_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附录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课。

  2. 畅所欲言话主人

  (1)讨论交流: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

  3.人民公民我来辨

  设问:你是人民的一员,但你同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4. 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5.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课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出示与未成年人保_刑法、消费者权益保_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学生分析与漫画反映权利相关的的法律保护神是谁。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6.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说我说话_

  课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_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7. 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_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知识均较抽象,初二学生还较难接受,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等。另外教材在阐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P5最后一段由“人民”引入到“公民”感觉比较生硬和突然。教学时如何处理比较自然是一个问题。

  政治教案高中教学范文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 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消费原则”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 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

  适度消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变化,也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我们的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 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 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 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我们在消费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做到合理消费,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活动:我校餐厅经常使用发泡塑料盒 和塑料袋,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家对次有何看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四、实例探究

  [例1] 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 效性和盲目性

  B. 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C. 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

  D. 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

  答案:C

  [ 例2] 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答案:B

  [例3] 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

  A. 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 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答案:C

  [例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

  A、 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 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

  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答案: D

  五、课余作业

  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板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Tag: 高中 高三 高三政治 政治教学方法范文
节点 : 高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