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阿多 2022-02-20 92 0 0 0 0
高中,高三,高三语文,语文作文,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全国甲卷试题内容: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7d87-fcf3b0730c83ad3d5d290e29cf6dc89e.png

全国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试题内容: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校学生会成立新社团“悦读会”,要拟一则招新启事。请你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核酸检测排队时需要两米安全距离,一些社区为两米间隔线设置了安全贴心、形式多样的标志,有的是撑起的晴雨伞,有的是贴在地上的古诗词图片。请你选择一个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天津卷

试题内容: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浙江卷

试题内容: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____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天津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试题内容: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

试题内容: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全国甲卷:

可为与有为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内卷和躺平的喧嚣之下,“可为与有为”的主题别有一番意味。这是一道传统的材料作文,对读者和文体没有限制,而且这些材料也是考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件、歌曲、作品、烈士、榜样。很多考生看到考题与材料后,或许露出了会心一笑,语文老师也不会如去年一般心头一颤,看来大家都是有准备的。

这两年在语文教学中开始流行大概念,譬如:青春、责任、家国情怀等等。大概念教学能否落到实处,高考作文是一个块巨大的试金石。如果将平时练就的本领来扣住“可为”“有为”的关键,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打动阅卷者,自然可以赢得高分。

但毫无疑问,今年的阅卷者必须下大力气甄别出宿构与套作,区分出真思想与伪命题。“可为”之“可”落在何处?“有为”之“有”是相对于何者之“无”?“可为”与“有为”有什么关联?如何通过逻辑或者鲜活的实证来阐明?这些都是考生要认真思虑的。

看过《觉醒年代》的考生们有福了,思考过《觉醒年代》,并将之与时下和未来比照的考生们在考场上真的大有可为了。

全国乙卷:

对理想的追求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乙卷作文题命题肌理清晰,定位明确,以引言的方式从目标、意义、价值、基础、方法、路径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揭示了“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思考角度,及其知与行的关系,既有观点又有方法,内涵相当丰富,堪称精湛的人生格言

该题融合三类“言说”情境,完成典型任务,思维含量高。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该题让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更为融合。这得益于“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选择,考生能够在三个情境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发挥空间,驱动了考生在这些方面深层次的、立体的思考。

该题的导语以比喻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考生多重的思维效应:首先对概念的众多抽象话题作了形象解读,降低了理解难度;其次巧借比喻整合了众多发散方向和命题要素,既使题目浑然一体,又让命题语言干净,交代清晰,落点明确;利于考生审题立意,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全国新高考I卷:

体育之效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2019年全国卷考完劳动主题之后,恐怕很多人在猜,什么时候考体育?现在靴子落地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觉醒”总是从认识自身开始,先是物理和生理的,然后延及精神。考生阅读的这一段具有辨证意味的材料时,思考当然不能仅仅限于体育。不过,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完全离开体育。

材料作文的核心要求是“结合”,如果连材料的基本都不谈及,文章则无立足之处。材料作文的出彩之处在于“启示”,如果没有从体育发展生发出来的思想提升,则难以取得高分,不能脱颖而出。因此,考生如果懂得结合自身体验,并将之置于更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作文的亮点并不难找。

阅卷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处理泛泛之论,猜想有很多考生会将材料之中的辨证思想翻来覆去地颠倒重复。

全国新高考Ⅱ卷:

描红“人”字

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读漫画写作文,这种考题,已经屡见不鲜。一般是把握漫画的寓意,引申出一个观点,作文就是借题发挥,对这个观点的论证。但是,今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写作的空间更大。

请看题目的提示: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首先要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漫画共有4幅图,是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一是人的成长过程要注意什么?那就是“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这既是书法之道,又是为人之道。二是人是如何成长的?人的成长犹如书法的历练,也是需要“描红”的:好的标榜、范式、规矩,指引着我们成长;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向好的榜样学习、模仿,不逾规矩。只抓住前三幅画面写去,也可以成文,甚至可以得高分,但严格来说,不算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其次是“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根据这条提示,考生应该有三类作文可写:一是写文艺短评,譬如说鉴赏评价漫画的表现之妙:把为人之道和书法之道巧妙地结合起来。二是写通常的论述文,即开头的引申观点,借题发挥。三是描述一个故事,表现内敛、中正、规矩而有实力的人生。

估计考生大多数会选择写论述文,观漫画,悟人生:为人要有锋芒,但要“藏而不露”;要“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要积蓄实力,“缓缓出头”,不急于求成云云。我所希望的是,阅卷者不要因为少数考生写了文艺短评或者虚构叙事,便视作偏题,其实这样的作文,恰恰是文体创新所在。

北京卷:

“论生逢其时”或“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论生逢其时”题目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当代青年从自身出发,聚焦当下特定时代,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个人在特定时代下应当如何走好人生路,引导青年在不同的人生态度与道路选择的比较中,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国联系起来思考、选择,这对当代青年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都有重要引导作用。

该题兼顾新旧高考,平稳过渡衔接。命题形式与其近几年议论文“材料+命题”型保持一致。在命题意旨上,与其一贯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注重培植家国情怀,注重将个人与时代、社会、家国联系起来思考。试题限制性与开放性兼具。限制性是显性的,文体明确要求写议论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论生逢其时” 则又限制了题材内容,而“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这一提示语,又暗示考生需要紧扣住个人的人生道路与特定时代的关系进行思考。

开放性也是明白的,一是立意开放,就个人与时代、个人的时代选择、个人如何在时代与家国中体现人生价值来看,每位考生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都可以谈出个性化见解;二是思维开放,个人与时代是多维关系,既利于考生的个性化思考,又有利于辩证思维的呈现。这是一道贴合考生,贴合时代,让考生有话说,能检测出考生语文素养的好题。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延续了京卷近几年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时代的命题风格,引导考生关注自身成长,尤其是青春生命的内在成长。草木鸟兽作为自然界中人类以外其他生物的代表,它们生命的成长和成熟更多表现在外部形态的变化,而人类的成熟除了表现为身体的长成以外,更有内在的“潜滋暗长”。考生稍加思辨后不难发现,材料中“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只是一个起导入参照作用的比喻性引子,考生要由此生发联想出去,才能构思成文。

在审题时,考生应关注“但”“却不”这两处转折词,该题真正引起考生思考审视的,是内在精神层面的成熟——具体可以表现为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个人与国家乃至世界如何定位的认知……

题目中“成熟的模样”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模样”,“成熟”是笼统的修饰,需要转换为千姿百态的“成熟样貌”;因此,考生不能把“成熟的模样”简单等同于“成熟”来写,要还“抽象的成熟”以充满细节的灵动的过程。故事要展现出成熟如何得来的鲜活生动的姿态、神态、风貌。

题目中的“这”应体现文章主人公由青涩、懵懂、稚嫩到成熟的关键转折,这也是考生在作文中要精心构思、精细描写、精致呈现的中心事件。

上海卷:

时间的沉淀与事物的价值

沈国全(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这个材料的关键词是“时间”“事物的价值”“认识”。逻辑思辨的空间便是在这三个关键词之间展开。而且原材料用了一个“才能”的关联词,呈现为一种必要条件。而实际上,首先“事物的价值”本身就值得追问,事物有无终极价值,这个价值由谁认定,特别是用在时间的维度上,将来、后来的价值认定能否改变或者等同于先前、从前的价值判断?

其次是“时间的沉淀”,这涉及到到认识价值的方式。基于价值的恒定,“时间”可能会改变或优化我们认识事物价值的能力、方法、途径,而且这种认识本身也有可能逐渐丰富、结构化,让我们认识或认识到事物的价值具备可能。价值的“时间性”到底怎么看待?再次,“认识”是一种主观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会否再次改变?

所以材料说“有人认为不尽如此”。这个材料提醒我们在讨论与决策的时候,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命题、观点、意见等成立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如此”“尽如此”“不是如此”“不尽如此”,考生在不断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加深对于社会生活复杂一面的认识,体现命题对于学生思维深度与生活认识水平的考查意图。

浙江卷:

得与失

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取舍由时,行藏在我,如何对待得失成败,这是最基本的人生态度。浙江卷继承了注重思辨的传统,你写得失是终点、得失是起点、得失是过程,只要言之成理,均无不可。但是,与往年相比,今年思维的深度、思辨的难度显然提高了不少。如果细分起来,这个题目的立意,可以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在厘清得与失的关系,第二层次在得失是起点和终点之间打转,最高层次是论述得失是一个过程,视得失为终点,就缺少对未来的憧憬,视得失为起点,不免忽略了历史的经验,视得失为过程,既有对过往的省思,又有对当下的珍惜,更有对未来的梦想。统观作文材料的五个要素(得、失、起点、终点、过程),还可以分解成多个观点:如得是起点,得是终点,得是过程,失是起点,失是终点,失是过程。如此分解,不免有机械主义的嫌疑,但是考生如果就其中一点展开论述,同时又能利用辩证思维,兼顾到其他几个方面,就是一个好的立意。虽然我们不主张、不鼓励对材料作肢解式的解读,但是,题目有这么多的概念套叠,就暗示了审题运思,有多条路径可通。

所以说,今年的浙江卷走的还是思辨的路子,虽然比往年稍微曲折,但立意选择可能性更多了一些,这就可能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局面。

天津卷:

纪念日

沈国全(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天津卷思考的是“纪念日”的价值。命题者给出的是理由是“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以及“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如果再提炼,便是:一,可以帮助我们重温或反思走过的路;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某些特殊事件的历史价值;三,是不断校正航向,不忘起点,不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个材料对于学生在时间轴的纵深上进行思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则需要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关注与理解,二则需要站在很高的历史定位上对事件本身的意义进行重新思考与认识,三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在行文中将“纪念日”具体化。这些都对于学生的阅读特别是整本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挑战。


Tag: 高中 高三 高三语文 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