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
小米 2018-09-30 101 0 0 0 0
初中,初三,历史,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考点一:美国南北战争1、时间:1861年---1865年2、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尖锐。3、焦点:奴隶制的存废4、导火线:1861年,主张限制…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

  考点一:美国南北战争

  1、时间:1861年---1865年

  2、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尖锐。

  3、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4、导火线: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5、经过:

  ①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②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转折:通过《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积极性。)

  ④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时间:1862年

  ②目的: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黑人参加到北方的队伍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

  ③主要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④作用:

  (1)调动了人民群众(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2)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

  (3)提高了林肯的威信。

  6、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

  (1)它维护了统一;

  (2)废除了奴隶制度;

  (3)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8、局限性: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考点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

  (1)经济: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军事: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

  3、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4、时间:1861年

  5、推行者:亚历山大二世

  6、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需要赎买份地

  ③归“村社”管理

  7、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③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④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考点三:明治维新

  1、背景:

  (1)时代背景: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2)内部原因: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3)外部原因:1853年,美国强行逼迫日本开放港口,打开日本大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2、时间:1868年

  3、推行者:明治天皇

  4、内容: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经济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1)积极:

  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

  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拓展提升

  1、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比较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方式来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看: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策连续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考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2)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技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4)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及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3、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4、主要表现: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围绕“电”的发明层出不穷。

  5、重要成就:

发明家

重大发明

作用

卡尔·本茨

(汽车之父)(德国)

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

引起交通领域的变革,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汽车(1885年)

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莱特兄弟(美国)

“飞行者1号”飞机(1903年)

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爱迪生(发明大王)(美国)

“碳丝”灯泡

(1879年)

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为世界带来光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6、特点:

  (1)以电力为核心

  (2)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同时进行

  (4)从重工业开始,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7、影响:

  ①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加速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社会关系: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调整,产生了垄断组织。

  ③社会生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④人类对能源利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造成了环境污染

  ⑤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从而间接地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拓展提升

  1、三次工业革命在影响上的相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革命

生产力(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大机器生产出现,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高度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极大发展,进入“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

社会关系(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城市化进程

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人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国际格局(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东方从属于西方

确立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拉大了发达国家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2、三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3)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后两次在多国同时起步

  (4)从突破口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3、我们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

  从国家发展角度: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才能适应经济知识时代的挑战。

  ②从身边做起,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

  4、科技革命给予我们的启发

  (1)政治变革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政治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应扩大市场经济,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考点五: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科学家

主要成就

作用

牛顿

英国

1642--1727

(1)力学:196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力学

(2)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

(3)数学:创建微积分

(1)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2)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思想价值:促使启蒙思想家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永恒法则,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贝多芬

德国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艺术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1804年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宏达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自由和进步”是他终生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

达尔文


Tag: 初中 初三 历史
节点 : 初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