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阿多 2019-10-08 81 0 0 0 0
高中,高三,高三历史,历史教学方法,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请问:

  1、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 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

  2、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

  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概念解释?

  2、为什么?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汉武帝时期已经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

  ①南北边境不宁

  ②王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打出幻灯片,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所给的材料,简单介绍董仲舒其人,让学生从董仲舒的成长历程悟出“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董仲舒是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期,董仲舒得到了“专精于述古”的声誉,当上了“博士”。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大全二

  教材分析:

  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学情分析:

  1.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共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完成学案,时间5分钟。

  第二环节:简介董仲舒;对新儒学的思想、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和西汉教育状况等内容进行归纳及必要的分析、说明。突破重点。时间15分钟。

  第三环节:问题探究。突破难点。时间15分钟。

  第四环节:教学评价。问题探究也包括了评价。另外,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进行检查评价。时间5分钟。

  (二)教师活动:

  教师课前要准备学案。

  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及其代表作简介;展示鲁壁、汉武帝、五经书影、授经讲学图等资料。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多媒体展示两个要探究的问题:西汉前期的政治为什么会从‘无为’转向‘有为’?儒学成为正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也可以参加讨论。

  (三)预设学生行为:

  完成学案。

  学生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会有疑问。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会有较多的疑问。

  (四)设计意图:

  完成学案,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展示资料增强历史感,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积极进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简介:汉代大儒;代表作《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

  (3)提出“三纲五常”

  3、评价:随时代变化而发展,适应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大全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图片分析和材料分析,培养多种信息提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通过学习该课对儒学有进一步了解并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图片导入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图片导入

  展示三张图片,第一张帮妈妈洗脚图片,第二张教室标语“慧而明理,敏而好学”,第三张是“仁义礼智信”等。

  讲课人: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在这三张图片中看出共同点来,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你的看法呢?

  学生回答。

  讲课人总结说出传统文化,那传统文化又是什么呢?它是以儒学为主的,融合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而儒学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正统之位的呢?下面就让我带领同学们进入今天主题: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讲授新课:

  A、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由“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引出无为而治;介绍无为而治的背景,目的,具体政策以及影响,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肯定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大一统地位,就在汉武帝广为纳谏的之时,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对汉朝的发展可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人又是谁呢?他就是我的老乡―董仲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介绍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汉代广川郡人也就是现在的衡水人,他的专业是研究儒学,在当时也可以称为热门专业了,况且还拿到了硕士学位。可见专业知识是很强的。人家的特长也是我最佩服的就是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时代需要改造新思想。他也是充分的发挥了这一特长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创造了新儒学,从而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并给予重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董仲舒的新儒学。

  2.运用材料分析新儒学思想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天子之所以当上天子是上天安排的,天下的臣民要顺从于天子。

  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它的意思是天子顺应天意就会繁荣昌盛,而若不顺从天意就会天下大乱。其实这条思想是有仁政思想的,天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民意,它告诫天子一定要以民为本,不然就会让国家遭遇灭国之灾。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持一统,法制数不变,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我们主要看一下划线的这句话“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在思想杂乱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统一思想,并且要提倡孔子的思想,其他的思想就不要了。

  材料四:三纲五常的史学材料

  不知道同学们通过这几则材料是否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所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

  1、君权神授―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Tag: 高中 高三 高三历史 历史教学方法
节点 : 高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