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小米 2019-03-25 101 0 0 0 0
地理,高一地理,高一资料,高中资料,地理必修一测试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50分)读某地区地理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山区一般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区一般公路常建造…

  地理必修一测试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读某地区地理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山区一般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区一般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是为通过更多山村

  B.山区一般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是为增大线路密度

  C.山区高速公路尽量走直线,主要是为了减少污染

  D.山区高速公路尽量走直线,主要是为了缩短里程、降低成本

  解析 山区一般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是为减小线路坡度;山区高速公路尽量走直线,主要是为了缩短里程、降低成本。

  答案 D

  2.影响千脚落地屋建设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为山区,该地千脚落地屋的建设主要与当地地形有关。

  答案 A

  读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聚落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主要有(  )

  ①地势平坦,利于村落建设 ②水源丰富,利于航运 ③两山环抱,河谷开口向东南,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④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利于村落建设;图中的西坞并没有分布在河流附近;由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聚落位于两山之间的河谷中,河谷开口向东南,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长江下游地区红壤广布,土壤肥力差。

  答案 C

  4.俞坞上下两村的空间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俞坞上村主要向南北方向扩展,形成团块状村落

  B.俞坞下村只可能向河流下游扩展

  C.两村向周边山坡扩展,形成新的村落

  D.两村连并,形成长条状聚落

  解析 由于俞坞上下两村位于河流沿岸,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其空间发展趋势最可能是两村连并,形成长条状聚落。

  答案 D

  读我国某城镇登山步行道规划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聚落规模大于乙聚落的自然原因是甲处(  )

  ①地势较平坦开阔 ②河流汇聚,水源充足 ③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④海拔较高,气温更适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由等高线数值和密度可知,甲处等高线数值较小,且稀疏,说明此处地势平坦开阔,位于河流汇聚处,水源充足;从图中无法判断出该地矿产资源是否丰富;甲处海拔较乙处低。

  答案 A

  6.关于L1、L2两条登山步行道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L1线较L2线长,坡度小,造价低 ②L1线较L2线短,坡度大,造价高 ③L1线较L2线长,沿途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较好 ④L2线较L1线短,沿途空气质量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由图可知,L1线较L2线长,造价较高,L1处部分路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L1线沿途有景点,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较好,而L2线距离化工厂较近,沿途空气质量较差。

  答案 C

  7.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

  A.寒潮—霜冻—干旱—火灾

  B.台风—暴雨洪涝—干热风

  C.地震—滑坡、泥石流—疫病流行

  D.暴雨—海啸—火灾

  解析 地震能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灾害过后导致疫病流行。

  答案 C

  我国某地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读图,回答第8题。

  8.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

  解析 关系图表示了对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

  答案 D

  9~10题图

  如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路示意图,该地北部高、南部低。读图回答9~10题。

  9.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是(  )

  A.河谷 B.盆地

  C.陡坡 D.平地

  10.该地公路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干旱 D.泥石流

  9~10.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处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这主要是由于该地的坡度较大,呈“之”字形修建公路可以减少工程量,也有利于行车。第10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夏季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当地的植被破坏也严重,因此该地的公路会遭受泥石流影响。

  答案 9.C 10.D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或海拔都高 D.土壤发育程度低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

  答案 C

  12.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解析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其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少。

  答案 A

  13~14题图

  如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解析 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可知,图中滞洪区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答案 A

  1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解析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15.有关全球变暖对下图所示两区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脉北坡雪线升高,南坡雪线降低

  B.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短时期内尼泊尔有些高山湖泊可能引发洪灾

  C.全球变暖,马尔代夫周围海域珊瑚生长旺盛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旅游业和渔业将有更大的发展

  解析 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雪线都要上升。冰川大量融化,短期内尼泊尔有些高山湖泊可能引发洪灾。全球变暖,破坏海洋生态,珊瑚有些会死亡。全球变暖,马尔代夫海拔低,有被淹没的危险。

  答案 B

  16.我国CO2的排放量较大,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是减少大气中CO2含量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答案 D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18.解析 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降水特征和地表松散物质多少有关。防御此类灾害应植树种草、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 17.C 18.D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领域。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满足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需求。读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甲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从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区

  B.应大力发展光学、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C.应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开采,以满足国际需求

  D.大力发展工矿区旅游,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0.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稀土、水资源,发展成为重工业基地

  B.乙地区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丙地区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水质不好,应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19~20.解析 单纯开发矿产资源,一方面难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甲地应从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区。结合图示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与黄土高原,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乙地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 19.A 20.B

  如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北岸堆积,南岸侵蚀

  D.侧蚀作用较弱,下蚀作用较强

  解析 读图可知,如果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凸出部分与南岸之间的水道将被泥沙淤积,所以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岸堆积,北岸侵蚀;因河漫滩一般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可以判断河流流速减缓,侧蚀作用较强,下蚀作用较弱。

  答案 A

  22.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B.该区域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

  C.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减轻洪水灾害

  D.筑堤束水,蛇曲地貌将无法继续发育

  解析 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但聚落一般沿河流分布;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增强河流的通畅性,减少泥沙沉积,减轻洪水灾害;筑堤束水,即在河流两岸修建水坝,不让河流分流,并加快流速,把泥沙更多地带到海里,蛇曲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答案 B

  23.如图中有关南极企鹅数量变化的信息可以反映(  )

  A.人类捕杀是影响企鹅数量的主要因素

  B.企鹅数量的变化与气候有关

  C.人类对南极大陆的影响自人类踏上南极大陆开始

  D.全球变暖导致企鹅数量变化

  解析 此图可反映出企鹅的相对数量与降雨量有一定相关性,说明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企鹅数量。

  答案 B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解析 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为生物能源,工业社会阶段以消耗矿产资源为主,后工业化阶段为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答案 D

  25.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农业社会主要利用生物能源,故导致植被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区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比较大。第(2)题,山区为减少建设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以公路为主。第(3)题,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的影响。第(4)题,在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经过比较多的居民点。

  答案 (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 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27.阅读新疆近30年来的部分地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上变化的形成原因。

  (2)以上变化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新疆近30年来,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湖泊水位上升,面积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加。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加,促进了水汽循环,导致当地湿度和降水增加。第(2)题,表中数据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利弊两方面。水量增加,可以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业生产;冰川消融,将导致淡水资源短缺,不利于该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答案 (1)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造成汇入湖泊的河流径流量增加;(气温升高和湖泊面积的扩大)蒸发量增加,促进了水汽循环,导致当地湿度和降水增加。

  (2)有利: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对缓解干旱有利(或对植物生长有利)。

  不利:冰川消融,将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或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28.2013年3月我国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读图,分析此次寒潮对甲、乙、丙三农业区的影响是否一样?说明理由。(10分)

  答案 不一样。对甲地影响最小,甲地为三江平原,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几乎不能生长农作物。对乙地影响次之,乙地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强降温会威胁小麦安全越冬。对丙地影响最大,丙地为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温度较高,很多作物正处在生长期,降温幅度较大,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如图“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________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答案 (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夏季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捷径,经济价值非常高。


Tag: 地理 高一地理 高一资料 高中资料
节点 : 高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