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
小米 2021-03-25 123 0 0 0 0
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人教版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驹,少壮的马。3.谈笑风生:有说有笑…

人教版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

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驹,少壮的马。

3.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风,风趣。生:生动。

4.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通了。

5.出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指为人出主意,制定计谋策略。

6.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7.海纳百川: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广泛,数量巨大。

8.无欲则刚: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

9.物华天宝:物有光华,天有珍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晋书?张华传》记载了这样的传说:晋武帝时,牛、斗两宿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雷焕做豫章凤城县令,掘监狱地基,得到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两宿间的紫气也消失了。后来两剑没入水中,化为双龙。

10.人杰地灵:人有俊杰,地有灵秀之气。在《滕王阁序》中指东汉时南昌名士徐稚(字孺子),家贫,常亲自耕种。他品行高洁,为人所景仰。

2、文学常识。

1.重点作家:鲁迅、沈从文、朱自清、老舍、安徒生;苏轼、泰戈尔、韩愈、孔子、蒲松龄。

2.重点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社戏》、《聊斋志异》、《论语》、《水经注》、《安徒生童话选集》。

3、古诗文默写篇目。

1.王湾《次北固山下》(唐)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4.刘禹锡《秋词》(唐)

5.杜牧《赤壁》(唐)

6.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8.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9.《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南朝梁)

10.《论语》八则

11.郦道元《三峡》

4、文言文阅读。

重点篇目:《三峡》、《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张孝基仁爱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初三上册语文学习方法

一、【如何学好初三语文】:语文的主要特点。

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上述特点,学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汇起来。

二、【如何学好初三语文】:积累语文整体知识。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三、【如何学好初三语文】:关于“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首先应着重于基础知识。初三学生应该掌握《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平时的学习中初三学生要注意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对于字词的积累,初三学生可以多注意以下几类字:一是习惯性误读的字,如把迸溅(bèng)读成bìng;二是形声字误读。虽然汉字有80%以上是形声字,但由于长期的语音演变,有些形声字与“形与声”已失去了直接的关联。如不能把湛蓝(zhàn)读成shèn,粗犷(kuàng)读成guǎng;三是注意形近字。如戊、戌、戍、戎等;四是注意一些常用的多音字,如倔强(jiàng)不能读成qiǎng;五是方言字,我们扬州地区的学生主要是注意n和l的区别;六是生僻字,如“卷帙浩繁”中的“帙”,“心无旁骛”的“骛”等。


Tag: 初中 初三 语文 初三语文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