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
小言老师 2019-08-26 228 0 0 0 0
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1小学语文会合作方法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科学分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就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同时这也是使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最佳方式。在构建学习合作…

  1小学语文会合作方法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科学分组合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就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同时这也是使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最佳方式。在构建学习合作小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状况进行合理分配,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情况,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兴趣所在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教师以这些为衡量标准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随后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征进行科学分类,从而均衡每个小组的实力。对于每一个小组来说,人数尽量为四到六个人,如果每个小组有六位成员,尽量使每个小组保持有两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然后均衡每个组两个中等学生,每个组还要分配两个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差生做榜样,带领全体成员一起进步。通过这样科学的分组,不但使每一个小组的实力实现了均衡,还能够使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点,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取长补短,缩小每个小组之间的能力差距,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力,实现公平竞争,共同进步。

  二、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在有效分配完小组成员以后,教师还要做好小组内部的工

  作,使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通过明确分工来确定每一个小组的分工情况。例如在六个人的小组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选出一个小组长,当然为了学生的进步教师可以自己进行挑选。小组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个小组做贡献,负责对小组中平时的一些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对于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需要纠正引导的东西进行正确的指引,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地掌握语文学习内容。

  在小组合作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实行小组长轮班制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当组长的感觉,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组长的良苦用心,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做到有始有终。

  在小组中还要设立两个记录人员,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将每天小组中讨论的话题和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录,对于小组成员对讨论话题发表见解的内容也要记录下来,进行归纳整理。同时还要设置两个操作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操作控制小组中的一些基本工作,这个任务尽量选择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剩下的最后一个成员要做汇报员,主要任务是对小组的每一个讨论结果进行概括总结,最后挑选出一个代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汇报,这个任务要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最佳。

  三、找准课堂时机,拓展课文知识,开展合作性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思考问题的价值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问题可讨论性太低,问题的答案是单一的,那问题的讨论就失去了意义,仅仅需要转转大脑就可以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这样不但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其教育的作用,还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使教学改革背道而驰,因此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选择好问题之后,对于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时机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学生正在冥思苦想却怎么也想不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学习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听取一些他人的见解,让学生合作探讨做出方案,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针对“对于一个没有去过小兴安岭的人,怎样扮演角色向别人介绍它呢?”为学生设置问题,再通过合作讨论回答,当然答案一定是多样化的,这样不但不会为难学生,还能够活跃大脑,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还要为学生制订教学目标,不要盲目教学。其中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教材中,还要进行教学拓展,这样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量,还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小学语文会合作方法

  (一)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可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予以培养,包括名言与俗语累积、游戏以及讲故事法等。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有极强的个人表现欲,部分家长很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故而学生通常有较薄弱的合作意识。

  因此教师在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合作经典语句予以积累收集,使学生朗读吟诵后铭记在心,继而形成合作意识。还可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年龄等采用玩游戏等方式使其享受合作好处,将合作积极参与感充分激发出来。比如低年级可采用“抽卡片”形式进行合作识字或者朗读交流等,在高年级则可开展小组作文接力赛。采用这种生动有趣的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参与度,继而形成合作意识。

  (二)教师对合作平台予以搭建。传道授业解惑为小学语文教师主要职责,因此需将优越感与高高在上感消除,在语文课堂中将其辅导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营造优良课堂氛围。比如在教授某章课文时为将学生朗读兴趣与欲望激发出来,教师可先挑选学生1名,而后由该名学生自己对搭档予以选取,合作朗读该文章

  该课文学习完后学生会产生较多疑问,教师需进行诱导,提问学生并使其共同探讨与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而后教师需支持学生小组讨论结果,肯定其基于不同角度发现与理解课文的成果,由此促使学生交流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三)注重合理分配。合作学习课堂成功的前提为小组分配,其合理性会对整堂课开展合作交流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对每个学生特点、学习语文水平与能力等进行充分了解,而后开展综合对比,再进行分组,确保分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此避免各个小组实习悬殊,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挑选小组组长,可由小组商讨后自行推选,这样在管理时成员更加配合且效果更好,合作学习氛围也较为优良。教师需引导小组中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督促较差学生进行学习,且及时提供帮助,不仅可促进成绩较差学生的提升与发展,还能够锻炼自身能力。由此小组成员均获得训练,且作为集体均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在无形中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四)对合作与独立学习进行协调。合作学习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且对其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予以培养,进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再基于此对合作能力予以培养。当前学生均有较强的自我意识,采用合作学习可便于后期学习与适应社会。

  开展合作学习前需让学生充分自主思考,初步想法形成后再开展交流与合作,对问题予以共同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形成科学意识,避免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亦不可过于依赖合作学习。对于小组成绩需进行考查,还要注重每个小组成员发展,可定期开展小测试。

  (五)及时交流与评价。在合作学习后需开展及时评价与交流,以起促进与引导之效,同时便于各个小组将成果充分展示,将自身观点提出后倾听其他观点,学习他人并及时改善自身。完成合作学习后需评价与交流,发言人为小组长,由剩下的成员补充。

  完成汇报后学生自主评价各组情况,要确保公正与客观,不仅要对成绩予以肯定,还要将不足提出。完成学生评价后教师开展最终评价,鼓励与表扬态度优良与组织能力强的小组,委婉指出存在不足并督促改进,在后续学习中更好表现。

  3小学语文会合作方法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深刻理解新课标。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

  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3、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第一,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大胆发言。

  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4、小组合作学习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

  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极大的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围绕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5、有效组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

  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6、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第一,预习时合作。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

  第二,练习时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比如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

  第三,读议中合作。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

  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第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7、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的集中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

  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不但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孩子之间的合作意识。

  4小学语文会合作方法

  一、通过合理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我们以班为单位,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在此不再阐述。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

  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如教学《索溪峪的“野”》的第4自然段,教师在突破重点句,学生掌握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对自己最欣赏的句子的学习体会。

  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组.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①交叉合作

  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索溪峪的“野”》第一课时,在欣赏了索溪峪风光图片之后,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野”性来描写索溪峪。

  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交差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四点结论。

  ②同等生合作

  A“优—优”合作 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B“差—差”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地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峪,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

  对于B类型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来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A类型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山”的特点。(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已进行“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的训练)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组织中的引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

  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

  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 应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比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的时候,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集中,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如水是怎么“野”的,动物“野”表现在哪儿?游人“野”表现在什么地方?对此,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联系背景资料说明索溪峪是以奇峰秀水,怪石林立,钟乳洞和深壑著名,索溪区内2000多座独具特色的险峰。

  到此,学生对索溪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理解索溪峪的“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

  A:肯定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

  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讨论为什么只选择水“野”来写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小组的学生只得出了“因为它像蹦跳出来的野孩子”。

  对此予以肯定后,我又问:“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

  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如在带领学生理解“野”一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是这样点拨的:“野”是:“蛮不讲理,粗鲁没礼貌”的意思吗?学生依我的思路很快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C:突破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具可操作性。


Tag: 三年级 语文 三年级语文
节点 : 三年级语文